甘地冷知识(甘地的十个冷知识)

本文内容以关键词甘地冷知识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甘地的十个冷知识、甘地不知道的事、甘地的缺点、拉吉夫甘地、甘地被神化的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甘地的十个冷知识
1、搞政治而不讲原则(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s )
2、积累财富而不付出劳动 ( Wealth without work )
3、追求享乐而不关心他人( 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 )
4、拥有知识而没有品德(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
5、经商而不讲道德(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
6、研究科学而不讲人性(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 )
7、膜拜神灵而不做奉献 ( 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 )
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甘地不知道的事
(1)
甘地小时候人们都叫他莫罕。莫罕的胆子非常小,尤其特别怕黑,就是在家也不敢呆在阴暗的地方,他害怕鬼会突然从阴影里跳出来抓住他。 一天晚上,屋里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莫罕要到另一间屋里去,他的心砰砰直跳,到了门口,腿就向灌了铅一样迈不出去。他的奶妈拉姆巴站在门边笑到:“你怎么了,孩子?”
“我,我害怕。”甘地小声回答。
“害怕?害怕什么呢?”
“外面那么黑,有可怕的鬼……”甘地的声音都发颤了。
“到我这来,孩子。”拉姆巴慈爱的抚摸着莫罕的头说:“没人会被黑暗吓坏的,罗摩神会保护我们。你害怕的时候,就默念“罗摩”的名字,他会保护你,任何鬼怪都不敢靠近你,动你一根头发。”奶妈的话给了小莫罕力量,他默念着“罗摩”的名字,勇敢的迈出了屋门。
从此以后,小莫罕再也没有感到过孤单与恐惧。他相信只要罗摩与他在一起,他就是安全的。甘地长大后,对罗摩的信仰越来越坚定,他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哦,罗摩!”
(2)
莫罕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他勤奋刻苦却反应迟钝,记忆欠佳,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平平。他从不顽皮,甚至有些腼腆,是个诚实规矩又很怕羞的孩子。每天放学铃一响,他就赶紧收拾书直接回家,从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在路上聊天玩耍。他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男孩子在路上截住他,捉弄他。
一天,一位督学到莫罕的学校视察,他给学生们听写5个英语单词来测验他们的拼写能力。甘地写出了四个,可是第五个却怎么也想不出来。正在莫罕皱眉挠头、冥思苦想的时候,站在一旁的教师用脚尖轻触了他一下,暗示他去抄身边一个学生的写法,可诚实的莫罕却低着头,不为所动。结果除他以外,别的学生都写对了。督学走了以后,老师严厉的批评他:“单词你不会可以,我让你看看同学的,这你也不会吗?”结果全班都嘲笑他。
可是,莫罕回家后,却没有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做的对,不管怎么样,抄袭就是错的。倒是老师让他去说谎的事却让他难过了很久。
(3)
甘地在南非的时候,曾建立过一个修行处所。他还专门为孩子们建了一所学校。怎么教育下一代,甘地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喜欢现行的考试制度,他要教孩子们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能让大脑和心灵一起成长的知识。
甘地有一套自己的评估学生的标准。比如考试过后,甘地常常表扬那些分数低的学生,而批评那些得分高的。所有学生都很费解,问甘地为什么。甘地回答:“我不想去评比谁比谁聪明,我只想看看谁和自己比进步更大,学的更多。如果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那他就会停止努力,天资再好也会变笨的。所以,只要刻苦努力、有毅力的孩子我都会表扬。”
甘地很关心这些学生,常去了解他们是不是一直在好好学习,有没有得了高分就骄傲等等。要是那个孩子不聪明但是很刻苦,甘地就会不断的激励他。孩子们都很喜欢甘地。
(4)
甘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当律师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甘地的家离办公室有3英里远。一天,他的同事波莱克先生让甘地13岁的儿子曼尼拉尔去办公室取一本书。可曼尼拉尔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晚上波莱克先生问起,他才想起来。甘地知道后,就把曼尼拉尔叫到跟前说到:“孩子,我知道天黑了,路又远,你一个人又孤单。但你必须步行6英里为波莱克先生取回那本书。答应过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快去吧。”
甘地的家人听到这个决定,都非常担心,一个小孩子,在深夜里独自走那么远的路,这样的惩罚也太严厉了。何况只是为了一本书,明天再取也来得及啊。虽然大家心中都这么想,可谁也不敢说出来。因为大家都了解甘地的性格,他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改变。
沉默了一会儿,卡尔扬请求道:“还是我去把书取回来吧。”甘地语气温和却很坚定的说:“可是做出承诺的是曼尼拉尔,不是你啊。” “那要不我陪曼尼拉尔一起去吧。”卡尔扬恳求道。甘地想了想,同意了。他们两个赶紧出发取书去了。
平时亲切和蔼的甘地这时却固执的像石头一样。然而他看到曼尼拉尔信守了他的诺言,又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5)
甘地从南非回到印度以后,国会在孟买召开大会。卡巴也参加了大会。
有一天,卡巴看见甘地着急的围着桌子转,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
“怎么了?你在找什么?”卡巴问道。
“我的铅笔找不到了,是一根很短的铅笔。”
卡巴看到甘地把时间浪费在一根铅笔上,很不以为然。他拿出自己的铅笔给甘地:“先用我的吧。”
“不,不。我一定要找到我那根。”甘地倔强的像个孩子。
“你暂时先用我的,我一会儿帮你找到你的那根,还不行吗?别在这事儿上浪费时间了。”
“你不知道。这根小铅笔是我的宝贝。”甘地边找边说道:“它是内第森的小儿子给我的。他给我时倾注了那么多的爱和友情,我绝对不能把它丢掉。”
卡巴不再说什么,他走到桌边,和甘地一起找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了那根只有两英寸的小铅笔头。甘地快活极了,对他来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铅笔,这是爱的象征,是他最珍视的孩子的爱。
甘地的缺点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他被视为印度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奠基人之一,对印度的政治、社会和外交事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世俗主义和民主价值观,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平与合作。
然而,尼赫鲁的领导也面临着批评和争议。一些人批评他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决策,认为这些问题给印度带来了长期的挑战。此外,一些观点也指出,尼赫鲁时代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存在缺陷。
总的来说,尼赫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尊重,被视为印度现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和思想对印度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的执政也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和争议。
拉吉夫甘地
拉胡尔·甘地 / 民族:印度斯坦族
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生于1970年6月19日,印度政治家,印度国民大会党党员,尼赫鲁-甘地家族的一分子。他是现任印度国会议员,代表印度北方邦Amethi镇 。他是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甘地之子;普里扬卡·甘地之兄。
甘地被神化
愚公移山的时代背景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便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